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或场所等。 法律主观:
重大危险源是将可能导致一定规模或数量的重大危险因素划分为若干类。根据分类,可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第四类、第五类和第六类。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是2000年11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发布2012年度全国重要生产经营单位(企业)重点监控对象及风险管控情况的通知》中,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工作的领导,根据我国实际需要制定了本标准。
GB18218-2002:主要内容包括:
;
;
。
。
。
。
(附件)
;
;
。(详见附件);
。(参见附件);
(参考)。
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或场所等。 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或场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并组织实施;未建立或者正在开展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告,报国务院安监部门备案后方可执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规程》(HJ/T298-2007)中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危险货物性质为:
(一)爆炸物品、易燃液体、气体及其他能够危及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物品;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和其他公害物资的容器和装卸搬运工具;
(三)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
(四)剧毒化学品及其包装材料;
(五)其它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GB18218-2000《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识别与评估方法》中的相关规定,确定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2、按照前款规定的定义和程序对该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
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主体责任;
3)有关部门在实施上述措施之前,需要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或技术手段; (4)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除依照职责分工履行职责外还需承担相关的其他义务。(5)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可以参与制定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3、国家鼓励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并建立科学的事故预案(包括事故调查报告等);
6)依法设立专门的安全防护设施;
7)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及教育工作; 8、制定详细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9、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部门应组织专业知识培训; 10、3年内无重大污染事件发生; 11、1年内不得使用剧毒化学品以及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产品。
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或场所等。 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物质、设备和工艺或场所。
在《国家安全生产法》中,规定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标准,以便更好地识别、评估并确定其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些标准通常根据具体的生产过程、环境条件和相关因素来制定,旨在帮助人们正确地辨识和判断某种危险物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包括意外情况)。,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是非常必要的。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定义:是指在生产、储存或者使用各种化学品和工艺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并且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为了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国家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危险物质及其分类》(gb18918-2001)是针对于工业生产的有关问题而专门制定的国家标准之一。《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主要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的危险物品库及设备等场所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本标准规定的危险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险物料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安全评价:
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有害物质;超过临界量的,不得从事其他危险作业。
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或场所等。 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可能引发的重大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或场所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装置(设施):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一定数量或者规模的工业企业或大型工程项目。这些装置通常由各种类型和规格的产品组成,如蒸汽发生器、高温反应炉、压力容器等等。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灾爆炸及泄漏问题;而且需要对某些特定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测检验、评估以及改造等工作;还会考虑到环境保护措施的要求;例如废弃物处理、污染控制等方面。这些设施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
(2)储存设施:指用于存储不同种类和规格的易燃易爆物品或有毒有害物资。这类设施一般位于居民区或是公共建筑附近。储存一些特殊的安全设施,如果贮藏不当可能会导致人员中毒、感染疾病甚至死亡。但是,对于长期保存下来并不能完全消除危害的情况而言,它们可能是相对较小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为了避免这一事件的发展趋势,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少危险源的扩散。
(3)操作区域:指作业地点与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范围之外,其他任何场合也应该遵守一定的安全隔离规定。这是一种非常规且必要的行为规范。在紧急情况下,该区域还应当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消防车辆,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抢救活动。
(4)监测和评价对象:指监控目标周围的环境质量、气象状况和生物多样性。这个领域涉及到的重点风险点为水体、大气、土壤和其他生态系统。
(5)管理方式:主要是按照有关标准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说采用先进的监管手段和程序、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预防培训等内容,然后再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实施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方案、措施或办法;还可以参照《常用化学试剂分类》(GB/T19001-2008)中的规定建立健全制度。
法律分析: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GB18218-2000(2002年版)是《关于发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重要文件。该标准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工业、民用爆炸物品和易燃液体生产装置中,其主要危险特性及其在生产活动中的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产品或者工艺过程,以及潜在危害性物质,并对这些场所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因此,本标准适用于化工企业等行业内从事危险品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一)、定义:
GB18918—2000重大危险源指具有火灾、爆炸及其他危险特征或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设施。其中包括动火区、取样点、起重吊装区域、作业平台等区域。
二)、适用范围
。
。
、飞机和其他海上运输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
: :属于重要基础储备库; :属于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的集中供水设施; :位于国家规划区内且人口稠密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事件: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跨省联防联合指挥部负责实施。
:如铁路机车车辆运输危险物品、矿山机械制造及其附属产品,也归类为危险化学品目录;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的载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容器:属第I~III类腐蚀品;农业植物油:系第三类致癌物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急性传染病患者感染途径:呼吸系统疾病;放射性和生物学风险等;
:凡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直接接触到某项技术前沿科学理论成果的领域都称为重大危险源。
在危险废弃物处理方面,巴洛仕具备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危险废物现场减量化等技术一站式解决危废处理行业难题,资讯40066-99864
18502999864